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所在位置: 主页 > 廉政教育 > 以史为鉴 >

        为民之事不可缓

       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365bet游戏_members28365-365_365bet亚洲真人网站 发布时间:2022-03-14 16:36

        “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”,官员离任是一面镜子,能照射出一个官员的政德政绩。古代百姓用为其立祠、载入方志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廉官的感激和爱戴。在江苏兴化,有一座遗爱祠,也叫“三贤祠”,顾名思义,就是为三位贤官立的祠,欧阳东凤就是“三贤”之一。

          欧阳东凤,字千仞,湖北潜江人,万历十七年(1589年)登进士。他出身贫寒,深谙民间疾苦,他在兴化任知县期间,兴利除弊、体恤百姓,深得民心。

          万历十九年(1591年),黄淮下注,兴化一片汪洋,大水冲坏了堤坝,百姓为了躲避洪水,有的移居城头,有的借住寺庙,有的寄身树杈,苦不堪言。欧阳东凤乘船慰问灾民,了解受灾情况,看到百姓生活如此艰难,甚至连立身之地都没有,心情沉痛,一面利用当地资源展开救灾行动,一面上疏朝廷请求援助。

          在《奏请拯援灾民疏》里,欧阳东凤陈述了受灾情况,言辞恳切,令人感动,还将当地赋税之重一一列举。兴化当时隶属扬州府,明代扬州府领三州七县,每次征收税粮总量二十万六千担有零,兴化就占四分之一,达五万两千担有余。赋税过重,再加上水灾,兴化一时饿殍遍地。欧阳东凤请求免去兴化之前的欠粮,待三年后再量力征收。他甚至愿意将自己的俸禄一并拿去救灾。朝廷评估了相关情况后,下令“减浮粮二万担,蠲积逋一万余两”,大大纾解了兴化百姓的困苦。

          爱民者,民亦爱之。欧阳东凤在兴化三年,修粮仓,治水患,政绩显着。在他离任后,兴化百姓为其立祠来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感激。

          离开兴化后,欧阳东凤又担任过南京刑部郎中、广西平乐知府等职。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,欧阳东凤到常州任知府,修书院、倡学术,注重醇化民风,晚明历史上着名的东林书院就是在他的支持下修建的。欧阳东凤在常州四年,农桑、水利、赋役、词讼等事,无不用心处理。刚到常州时,欧阳东凤常受讼词数百纸,凡是不予受理的案子,总是清清楚楚说明原因,并连夜发出,不让百姓忍受等候的煎熬。

          欧阳东凤认为为民之事,须臾不缓,百姓关心的事要赶快处理。当时常州有一个叫芙蓉圩的地方,原是湖泊之地,地势低洼,多是贫民在此耕作,常因水患而颗粒无收。后来经过整治,水患得以缓解,这里成了一片良田。一些豪强见状,便倚势来抢占圩中高地。欧阳东凤不惧豪强,详细勘查实情,将被豪强侵占的田地判还给百姓,并且厘清田亩、筑新坝、划界限,确保民田旱涝有收,当地百姓“相与颂公之仁,载公之德”。

          欧阳东凤为官,不但心系百姓,而且清正自守。当时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凡是知府上任,下辖的知县都要准备厚礼奉上。欧阳东凤到了常州以后,下辖知县们给他布置帷帐、用具等,价值千金。欧阳东凤认为这些东西太奢侈了,全部撤掉还给他们,自制布帷、瓦器,每天花费不足百文。他以身为范,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,对胥吏管理更是严格。他禁止胥吏盘剥百姓,有一次,县里上解官银到府库,秤在他座位的右边,他一边继续批写公文,一边看胥吏用秤称银子,等到称完,他指出第几包银子为什么独独重一铢呢。拿来一验,果如其言,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,这么一点小问题也能看出,自此,胥吏不敢牟一钱私利,而官场风气也为之一新。

          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欧阳东凤为民造福的事迹赢得了后世的嘉奖,清代历史学家陈鼎以“循良”二字称赞,可谓精准。(范永林